“免费午餐社会化工程业务系统”的版本间的差异
(→主要流程) |
(→主要流程) |
||
第15行: | 第15行: | ||
= 主要流程 = | = 主要流程 = | ||
− | [[文件:流程图|包校系统主要流程图]] | + | [[文件:流程图.jpg|包校系统主要流程图]] |
= 功能结构 = | = 功能结构 = |
2014年8月28日 (四) 10:39的版本
阅读说明
第一次阅读本文档,请先阅读核心词解释部分。
系统目标
本系统依照管办评分离的理念,主要将筹款,执行两种核心工作外包给社会,通过众筹的方式,使免费午餐项目社会化。
系统用户
- 申请者:学校 志愿者
- 初审者:免费午餐学校评审委员会
- 外包团队:冠名 推广 筹款 执行 反馈
- 参与大众:评价 宣传 推广 筹款 举报 执行
- 稽核部门:整体质量评估 外包团队评估
主要流程
功能结构
系统描述
学校申请审核系统
学校申请审核系统的主要用户为学校、志愿者、执行部门、免费午餐学校评审委员会。系统功能为对学校申请提交和审核进行管理的系统。
申请
学校申请由学校进行,具体申请提交可由志愿者协助进行。
学校申请提交在官网的学校申请页面,采取方式为在线提交,提交内容包括学校基本信息和申请文档,申请文档格式标准:免费午餐学校申请表及指导手册3.0版。
学校申请提交后,由执行部门进行申请初审,主要审核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确认初审通过后提交到审核步骤,审核未通过通知学校/志愿者进行资料修改。
审核
学校申请提交到审核步骤后,由免费午餐学校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后学校进入准备开餐的状态,进入后续的业务流程。
审核未通过有两种情况:一、资料存在问题需进行修改,驳回申请,通知学校进行资料重新修订,修订后再次提交审核;二、学校申请不符合开餐条件,拒绝申请。
审核需要提交总结性的审核意见,说明通过或不通过的原因,同时将审核意见通知学校。
申请公示
学校申请公示,官网平台将对外公示学校申请情况和申请学校的各项资料(保密资料如学生花名册不做公示),同时公示学校申请的审核进度和审核意见。
申请公示提供互动功能,公众可对学校申请情况进行质疑,由学校和执行部门对质疑进行回应。
学校外包平台
微博分享
微博分享的内容和需要的互动功能还需要进一步讨论说明。
评价系统
评价系统具体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需求,还需要进一步讨论说明。
进行筹款模式评估?学校开餐级别评估?具体评估标准为?
学校网站
官网目前每个学校做了单页,可在单页基础上进行功能改进,以满足包校系统需求。
单页示例:http://www.mianfeiwucan.org/school/schoolinfo/detail0/sid/350/
更详细需求需进一步讨论说明。
在线捐赠
根据评估确定的筹款模式,与各筹款平台进行互通,最大程度增加筹款的广度。
页面进行捐赠事项说明,链接到捐赠推广的平台页面。
通知系统
通知系统具体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需求,还需要进一步讨论说明。
用于内部管理还是用于与捐赠人的沟通?管理权限设置也需进一步讨论。
捐赠人数据库
为更好得为捐赠人服务,首先需要将捐赠人的联络信息登记入库,每个学校的捐赠人有具体的工作人员进行对接。
过期捐赠人数据不做删除,对捐赠人当前是否在捐赠状态,以捐赠开始时间和捐赠时长进行判断。
捐赠人分类:众筹和冠名。
捐赠人登记信息:捐赠人名称、捐赠学校、捐赠开始时间、捐赠时长、联系电话、联系邮箱、对接人。
捐赠人管理权限需合作发展部制定相关规范,需做讨论后确定。
反馈系统
对捐赠人进行定期反馈和单项反馈的邮件管理系统。
定期反馈包括:项目整体情况反馈、定捐学校定期反馈、通知公告等。
单项反馈:在接到捐赠人的疑问后进行的单独沟通反馈。
反馈可同时对多人发起,提供条件筛选功能。
每项反馈概要说明反馈目的,系统对邮件反馈进行记录和管理,同时进行反馈回复评估。
合作管理平台
合作管理平台上次会议未做讨论,需要讨论确认业务流程。
活动申请审批
冠名申请审批
投标申请审批
评估系统
执行评估
执行评估是指对外包团队的执行情况评估,还是对学校开餐情况的评估?由哪些人员或者团队进行,评估的具体细则?
学校稽核
学校稽核目前由学校管理系统进行稽核报告和稽核反馈报告的管理,并在官网的学校单页和学校稽核页面进行公示。
稽核系统上线后,系统做进一步整合完善。
核心词解释
包校
包校指的是将学校的执行(包括对学校的募捐宣传,学校的执行,执行的反馈等)以管办评分离的方式,外包给其他团队和组织,由其进行项目的执行。管理方从管理、指导、质量、评估等角度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化工程
社会化工程指的是将一切可以由社会大众参与的工作通过多种形式都众包出去,实现人人皆可参与。
管办评分离
管理、执行、评价分离。有利于形成责权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对免费午餐的意义是:充分利用志愿者;提高募捐额度;促进专业性;扩大免费午餐规模,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模式先行先试,成功即可推荐国家采用,在全国范围推行营养午餐甚至公益的管办评分离,促进公益改革发展。
冠名
指的是募捐的一种方式,由大额捐款人直接出资,保证学校一定时间的免费午餐,作为回报,该企业指定的品牌名可以冠名免费午餐学校。
社会化工程整体目标
免费午餐社会化工程的目的是使社会大众在标准专业,分工协作的方式下去做自己的免费午餐。以社会化工程为里程碑免费午餐将向着平台,开放,众包的方向发展。标准,品牌,管理,文化将成为免费午餐发展的核心关键词。通过社会化工程,将最大可能的释放社会对免费午餐的支持力,活化免费午餐所凝聚的资源。突破规模化发展瓶颈,走上可持续化发展之路。
社会化工程的执行体系
社会化工程对外是免费午餐人人皆能参与,对内核心的就是全面的定捐。涉及到的关联的部分主要是执行,财务,募捐。从架构上来说就是通过剥离“办”的业务。实现免费午餐的跨越式增长。社会化工程以社会化平台为运作核心。主要实现什么功能与以前相同,但参与的流程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所面对的用户不变,重心更偏向社会大众。所以需要全面的按照业务关系链条,从头到尾重新设计业务流程,然后标准化,开发软件。
主要需要完成的工作在这些部分。
- 梳理现有工作流程
- 根据业务目标,设计新流程和工作工具
- 新流程试行.
- 开发软件。
1-2项目合并用会议的方式解决问题。3项目需要三个部门协同试运行,主要看效率提高程度和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4开发可能是成本最高的工作。通过软件还可以将工作的效率大幅提高。
完成此项工作预计需要一年的时间,如果高效运转,估计半年可以完成。
项目预期
这项工作如果完成,将会剥离募捐和执行,稽核的较多业务。财务部门的工作压力将上升。免费午餐对工作人员的数量要求将降低,工作专业化程度要求提高。
对外而言,免费午餐的参与者,募捐金额,受惠学生等指标预期将以十倍甚至百倍的规模运行。专业化程度将因为内部的管办评分离,对捐赠人的全流程反馈,众包细分进一步提高。
免费午餐的社会化工程将为国家级的营养午餐工程提供运营模型,其国家视角,普世情怀和开放运作模式将使免费午餐走上一个开放,创新,规模化,可持续化的发展轨道。